Chapter1
博客:chapter1.law.blog
不过在一生中的许多时间里,她也有这样的经验,感觉到自己被人包围着——那些人就是想一点点地吸走她的注意力、她的时间和她的灵魂。而她呢,通常总是由着他们这样做的。——爱丽丝·门罗
 

《2018年12月28日树洞》

前段时间听一群临毕业的博士生吐槽答辩委员会的搞笑之处,因为我硕士时运气比较好,基本没遇到这种情况,所以当时还持怀疑的态度。然而这次预答辩结束后,深深体会到这些学兄学姐的吐槽点。

关键的问题是专家不看文章。不看的原因主要是客观层面的,比如没时间看。而没时间看又涉及客观层面,比如委员会内部协调不畅或者本人太忙。以至于就在答辩人自述的那十几分钟内随便翻翻论文,接着就开始提意见了……_(:з」∠)_

博士论文啊!起码十万字起步,十几分钟能感受点什么啊!

可想而知,提的意见能有多少养分。当然能提养分问题的也有,那种学界大佬,确实业务灵光,但也就仅限于个别大佬了。

鉴于上述原由,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凡是没怎么看论文,或者其实并不懂该领域的专家,总是爱讲形式主义。什么标题要整齐划一,不要加冒号起补充解说作用(西方舶来品)。我看清华那位研究清代男风法律问题的陈博士不也是冒号来冒号去的,人家还凭本事出书咧!何况这种方式在学界简直是烂大街了,怎么就变成强迫倾向者的痛点了?

最要命的要数虽然研究主题是国外,但涉及超敏感问题,弄不好就会狗带,结果专家还非爱问对国内有啥借鉴意义。我解释了为什么避谈国内,为什么要划定范围仅谈国外的现实意义,为什么要刻意模糊,这都是有深意的,只可为人揣测却不可点破的,结果某专家还一副你怎么没知识分子的骨气……_(:з」∠)_

我一个贫庶,您未免也太高看我了吧?_(:з」∠)_

总而言之,做着国内没啥基础的研究(没基础实际上已经征兆了前辈学者的基本判断),十分想获得有用的建议,结果最后还是所获甚少,只能继续默默攻克自己内心存在的一些问题了。

 
评论(8)
热度(4)
© Chapter1/Powered by LOFTER